自1978年中国首次实施经济改革措施以来,中国的GDP年增长率在过去四十多年中一直保持在8%以上的水平,直到近期才调整至6%之上。期间,中国推行了农业去集体化、向外国投资开放本国经济、允许企业化、国有产业私营化等政策及举措,与此同时,中国的医疗健康体制也经历了巨大转变。
在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成为执政党之时,中国城市居民数量相对较少;基于此,中国针对人口分布较多的农村地区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保健计划以满足绝大多数人口的医疗需求。农村合作医疗保健计划在当时属于预付费计划,以个人收入水平、村镇集体福利基金以及政府补贴为基础。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文革时期农村合作医疗保健的覆盖面达到最高峰,福利惠及全中国85%的人口。到80年代,随着土地改革以及城镇的兴起,农村合作医疗保健逐步瓦解,到1984年其覆盖面仅为10%左右。
2009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从而开启了新一轮重大医疗改革,内容涉及基础医疗服务、基础护理的强化、临床服务、健康保健及制药产业的优化等。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于通过覆盖城市工人、城市居民和农村人口的国家基础医疗保险制度向全体公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据中国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目前有95%的中国城市与农村人口已可享受基础医疗服务,在2003年该比例分别仅为50%与13%。
鉴于受保人群的自付费用相对较高,2012年中国引进了重大疾病保险,向重大疾病相关高昂医疗开支提供报销,从而减轻公众的经济负担。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现更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2016年10月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也是中国国家医疗健康改革目标与规划的最新总体框架。纲要的主要目标包括国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产业的显著发展等,其具体措施包括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锻炼、提高医疗服务供应商的服务质量等等。
肿瘤创新与富有挑战性的选择